轉載自陳樂融
自殺,當然是一種當事人認為的「走投無路」。
自殺,以高級的宇宙法則看,當然是一種沒有智慧、也不值得鼓勵或美化的行為。
但是,尋常人間,這還是一宗值得嘆息的悲劇。
年輕藝人之死,又讓大人談到「抗壓性」不足這件事。
但大人世界,抗壓性又有多足?
年輕生命不懂彎折,所以被狂風吹斷;成年人,卻在壓力下「明哲保身」、「委曲求全」、「通權達變」、甚至「出賣自我」——這叫做「抗壓性很足」?
這樣的「抗壓」真的可取?真的是上天所期?真的是年輕人的表率?
壓力一來,立刻變得現實,立刻加入魔鬼,立刻「西瓜偎大邊」,立刻「合理化」不合理的事情,轉而向年輕人喊話「勵志」,要大家:想開點、樂觀點、積極點、正向點!
通往任何地方的旅客,都可能樂觀積極。但地點呢?
其實細微地看世界、看人心,我們不難看出「抗壓」絕對不是某些學者以為的那麼單純。
不死,並非就是成功。
我們常常雖生猶死。
看看大自然,面對壓力,萬物是如何回應、調解或抵禦,其實沒有一種解法。
剛強的、柔弱的,其實都可能無法冠上「高貴的」或「卑微的」這些有道德意涵的形容。
死者往矣,但故事繼續。自殺不會絕跡,壓力也永遠存在,大人也好,少年也好,我們依然在接受生之試煉。
感嘆黎礎寧。
也感謝尼采說的:「凡沒有摧毀我的,都使我變得更強大。」這句話確實給我力量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